脑梗死影像诊断

脑梗死:脑血管闭塞所致的脑组织缺血坏死,是一种缺血性脑血管疾病,其发病率在脑血管病中占首位。 常见原因 1、脑血栓形成,常常继发于脑动脉粥样硬化和动脉炎 2、脑拴塞,包括血栓、空气或脂肪栓塞 3、低血压和凝血状态 根据其病理改变: 1、缺血性脑梗死 2、出血性脑梗死 3、腔隙性脑梗死 缺血性脑梗死:最常见的病因是大的脑动脉发生粥样硬化,继发血栓形成,导致管腔狭窄闭塞,以大脑中动脉闭塞最多见。临床表现:多见于50-60岁以上,患有动脉硬化,糖尿病,高脂血症的患者常于休息或睡眠时突然起病。大脑半球...


脑梗死:脑血管闭塞所致的脑组织缺血坏死,是一种缺血性脑血管疾病,其发病率在脑血管病中占首位。

常见原因 

1、脑血栓形成,常常继发于脑动脉粥样硬化和动脉炎

2、脑拴塞,包括血栓、空气或脂肪栓塞

3、低血压和凝血状态

根据其病理改变:

1、缺血性脑梗死

2、出血性脑梗死

3、腔隙性脑梗死

缺血性脑梗死:最常见的病因是大的脑动脉发生粥样硬化,继发血栓形成,导致管腔狭窄闭塞,以大脑中动脉闭塞最多见。临床表现:多见于50-60岁以上,患有动脉硬化,糖尿病,高脂血症的患者常于休息或睡眠时突然起病。大脑半球的梗死:常常出现偏瘫,偏身感觉障碍,偏盲,失语等症状。

小脑或脑干梗死:常有共济失调,吞咽困难,呛咳等症状。

病理:由于脑血管壁粥样硬化或血管炎等疾病,继发血管内血栓形成,或其他部位的在子脱落流向脑动脉造成血管堵塞,导致脑供血路到,继而出现该病变供血动脉的脑细胞缺血、变性、坏死和软化,从而出现一系列脑功能障碍。(1)超急性期脑梗死:发病1~6小时内,病变脑组织变化不明显,可见部分血管内皮细胞、神经细胞及星形胶质细胞肿胀,线粒体肿胀空化。(2)急性期脑梗死:一般为发病6~72小时,缺血区脑组织苍白伴轻度肿胀,神经细胞、胶质细胞及内皮细胞呈明显水肿、缺血改变。其中发病24~48小时内达到高峰,此期大量神经细胞脱失,胶质细胞坏变,中性粒细胞、淋巴细胞及巨噬细胞浸润,脑组织明显水肿。(3)亚急性期脑梗死:发病3~11天,病变脑组织液化变软,坏死组织开始吸收。(4)慢性期脑梗死:发病后11天进入此期。液化坏死脑组织被吞噬细胞清除,脑组织萎缩,小病变形成胶质瘢痕,大病变形成软化灶。此期持续数月至2年。按脑梗死范围不同,分为脑动脉闭塞性梗死和腔隙性脑梗死。

CT表现1)平扫:典型的CT表现在发病24小时后显示清楚,表现为脑内低密度病变,好发于大脑皮髓交界区,形态常与病变区供血动脉的分布一致,呈楔形或扇形,范围大者,可有轻微的占位效应。两支脑动脉交界区,常常是供血最少的区域,容易导致脑梗死,故又称分水岭区脑梗死。根据发病时间不同,CT的形态和密度略有差异,①发病24小时内,CT显示不清,当病变范围较大,如仔细观察,隐约可见病变部位的密度减低,脑沟变浅变窄,如不仔细观察,容易漏诊,结合临床症状和体征,有助于明确诊断;②发病24小时后,CT表现典型:发病时间超过3周后,病变逐步软化,密度逐渐变低似水样,并周围脑萎缩;

若软化病变范围大,可将脑室与蛛网膜下腔穿通,形成脑穿通畸形。

2)增强扫描:一般无强化,周边可有轻微强化。CTA可显示脑动脉狭窄甚至闭塞的直接征象。

​早期征象:

1、动脉致密征

2、岛带征

3、豆状核轮廓模糊征

图片

图片

MRI表现:

1)平扫:典型的MRI表现一般在发病6小时,甚至更早时间出现,表现为脑内长T1、长T2信号病变,T压水像显示更清楚,形态与分布常与供血动脉的分布一致呈楔形或扇形,范围大者,可有轻微的占位效应。而发病半小时后,DWI即可显示高信号病变,明显早于常规MRI序列和CT检查,是早期诊断脑梗死的有效检查技术。

2)MRA:可以无创地显示脑血管狭窄和闭塞情况,由于是依靠MRI的流空效应,细节显示不如CTA图像清楚。

3)慢性期:表现为脑软化,长T1、长T2,信号,T2压水像呈低信号,可出现负占位效应,即病变周围的脑沟和脑室扩大。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急性期(6-72h)

CT和磁共振均能显示幕上脑梗死病变区。

对于小脑及脑干的梗死,CT因为伪影影响诊断常常发生困难,而磁共振则更具诊断价值。

梗死区CT表现:清楚的低密度区。

磁共振:T1低信号,T2高信号,DWI仍呈高信号。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亚急性期

图片

图片

慢性期

图片

图片

出血性脑梗死

图片

图片

腔隙性脑梗死

脑穿支小动脉闭塞引起的深部脑组织较小面积的缺血性坏死

主要病因:

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 

好发部位

基底节区和丘脑区

也可发生于脑干,小脑等区

临床症状较轻

图片

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
相关资讯